董晓平最近多了一个挺洋气的外号。
无论是一起工作的领导同事,还是社区里的居民,见到她总爱管她叫“董导”。
她说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,法律专业毕业,现在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的她会有机会接触到电影这个行业,还自编自导出一部有模有样的作品去参加网络微电影大赛。
“如果一定要找个缘由,应该是源于内心的热爱和不变的初心,我希望能向更多的人展现出我们基层工作人员身上的风骨。”董晓平解释称。
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,中国青年报•中青在线主办,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组委会、中华慈孝文化节组委会协办的2016百部中国梦网络微电影征集活动自今年4月28日正式启动以来,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众的参与,截止目前,活动已征集影片400余部。
董晓平所导演的作品,就属其中之一。
今年夏天,在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致和街道友好社区里,董晓平又带着她的剧组在拍微电影了。故事以友好社区里一位基层老党员的真实事迹改编,讲述这名党员几十年如一日服务基层群众,关爱孤寡老人,成为青年榜样的故事。
“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,最难得的品质是不忘初心。”谈到拍这部片子的初衷,董晓平说:“今年恰逢建党95周年,我想到平时身边有很多坚守工作岗位、有信仰的党员,但都默默无闻。”
董晓平决定用影像把这些人的工作生活状态呈现出来。
因为还有本职工作要做,她只能抽出空闲时间进行拍摄。《初心》的制作周期从创作剧本到剪辑完成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,董晓平几乎每晚都工作到十二点,除了做好导演和编剧工作,她还身兼剧务、服装、场记、主题曲制作人等职务。
到了后期剪辑阶段,董晓平经常凌晨4点就起床看片子抠细节。在她房间的案头上,仅是写改动细节的A4纸就摞了厚厚的一沓。“为了做得更好,改得更好,这部片子,我已经看了不下100遍。”
今年“建党95周年”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“七一讲话”,十次提到“不忘初心”。董晓平说,知道自己微电影的主题和总书记讲话内容如此契合,无论再怎么辛苦只要把片子呈现出来就有意义。
《初心》已是她自编自导的第三部影片。前两年,她应社区微电影征集活动要求,拍摄过两部反映社区基层工作情况的微电影,其中《爱在社区,情暖居民》还在中国社区网得以发布。
由于不是专业出身,刚开始接触微电影的时候,董晓平听到过一些质疑的声音,有人觉得她不务正业,有人觉得她是小孩子过家家,拍不出什么真东西,为此,董晓平在私底下没少下功夫。
仅学习脚本写作和拍摄技巧,她就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,正式拍摄过程中,每天走路、吃饭、睡觉都在构思剧本情节,连儿子都开始调侃她:“妈,你是不是得发呆病了?”
一年拍一部微电影,质疑声慢慢变成了赞赏声。3年间,她没有因为拍摄微电影拿过社区一分钱,在她看来,能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微电影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看到周围小人物身上的故事,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。
“这也是我的初心。”